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正文

2023年工业软件专业简介

2024年06月02日 23:09  来源: 点击数:

1、软件工程(数字化设计及制造)

  (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新兴战略产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牢固、专业面向宽,具有扎实的数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工业软件应用能力,能适应包括智能产线、智能采矿等领域的机械工程数字化设计、制造、研发及生产发展需要,从事数字化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二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专业之一,是在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上设置的,按照专业知识与工业软件双主线“121”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机械工程与软件工程基础相互融通的课程体系。第一学年,夯实通识教育、机械工程学科基础及软件素养;第二、三学年,筑牢学科专业知识,持续提升工业软件应用能力,实现二者双向赋能;第四学年,强化复合型、创新型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向工业软件应用与开发能力提升。本专业基于产、学、研、创、赛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机械工程与软件工程的交叉学科领域突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特色。

就业方向: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贴合我国制造业领域全面提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软件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发展需求,毕业生可在制造业相关的各行各业从事数字化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二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2、软件工程(汽车部件设计与成型)

(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拥有一支包括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依托省级机械工程实验示范教学中心、涂装生产线仿真与测试工程研究中心、郑州市焊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并与中原内配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本专业立足于河南和中原经济区,服务装备制造行业,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软件工程等学科基础和汽车部件设计与成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工业软件应用能力,能适应智能制造在内的多领域的数字化设计与成型制造、研发及生产发展需要,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质量检测、实验研究、生产管理及工业软件二次开发和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工业数据库开发、最优化方法与MATLAB、有限元基础、塑性成形仿真及应用、冲压成形仿真及应用、焊接成形仿真及应用、机械设计、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材料成型原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材料成型检测技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机械、汽车、材料成型等智能制造行业从事工业软件、机械加工、材料塑性成形、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技术开发、工艺与装备设计,以及质量检测、新产品及新技术开发应用、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近年来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研究生入学率超过20%。

3、软件工程(智能电网)

(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且契合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和国家战略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电气类工程软件的应用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工程视野、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能适应智能电网领域的设计、规划、制造、运行、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软件工程(智能电网)是针对国家智慧能源的需求,密切结合国家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所开设的具有明显电气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和信息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专业。专业致力于理论和工程应用深度融合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开设了电气强电类课程、信息类课程、计算机和工程专业软件类课程。主干学科为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设的核心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智能电网信息通信原理、智能电网传感器测量技术等。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智能电网相关的规划、设计、制造、运行;智能电力产品与软件的设计、研发、技术支持、信息系统运维等;等工作电气设备的生产、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还可以在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电气系统领域从事生产制造、系统分析和技术开发等工作或攻读智能电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4、软件工程(智能物联)

(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战略新兴智能制造产业需要,具有工业互联网络和信息新技术交叉专业特点,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掌握信息网络通信及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具有信息智能处理应用能力、工业互联网软件应用能力,能适应工业互联网软件等领域的科研及生产发展需要,从事5G+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软件方面工程设计、项目开发、运营维护、技术服务、设备制造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专业方向定位是5G+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采用“3+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 对接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工业互联网软件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依托我校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技术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大量采用沉浸式、虚拟式、体验式的创新实验形式,包括现代通信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和创新开放实验室等。开设的核心课程包括:工业数据库开发、软件工程、工业APP设计、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物联通信原理、最优化方法与MATLAB、5G移动通信、RFID技术及应用、现场总线与工业控制网络。

就业方向:毕业生面向5G+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软件领域,可胜任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研究、设计、软件开发及测试、制造、运维岗位,也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信息通信系统开发、通信技术应用与经营管理等工作。

5、软件工程(智能半导体器件设计)

(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战略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良好的工程能力、系统思维和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适应包括半导体、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研及生产发展需要,从事生产应用、开发研究、分析决策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方向对现有工科专业做了针对性的全要素改造升级,融入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和最新要求,形成了独特的新兴交叉学科,有力地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的发展。按照专业知识与工业软件“2+2” 的双主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知识与工业软件双螺旋课程融通体系,面向半导体领域中光伏和集成电路两大支柱产业。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半导体器件设计、工业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及其交叉领域从事生产、开发、决策、管理等工作。

6、软件工程(智能制造信息化)

(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专业)

培养目标:按照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和工业工程理论基础,能熟练使用工业工程领域工业软件,具有超前创新意识,能从事智能生产和智能服务信息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评价工作,有效提高生产运作系统效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智能制造信息化为培养方向,构建“订单式+项目制”教学新模式,通过参与智能制造信息化类项目培养学生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开发、测试、应用等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该专业方向实现软件工程与工业工程深度融合,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和应用性特色。在工业知识基础上构建软件工程知识与技能体系,按照推行基于工业场景下的项目式和浸润式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复合型软件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就业方向:毕业生除能在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担任高级管理者、职能管理者、决策参谋以及相关职位外,其所具有的工业软件领域专业知识,还可在软件公司从事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和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的架构设计、系统集成、项目实施和运维等工作,也可在行业龙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从事MES、APS等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应用场景开发、优化及系统集成等工作。

7、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商务数据分析)

(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商业经济与运营管理知识,掌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预测建模等数据分析核心知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对不同商务场景业务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商业洞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成长性思维、沟通与表达等核心素质。能适应大数据背景下商业分析的需要,从事利用管理科学和数据思维解决复杂商务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方向实现数据科学与商业分析的深度融合,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和应用性特色。学院引入产业优质资源,邀请商务领域专家、资深数据工程师授课讲学。构建技能认证和学历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过程中引入商务综合实战项目,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深度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技术开发能力,使学生成为懂业务、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通信、银行金融、新媒体、新零售等领域担任数据采集工程师、运营数据分析师、市场数据分析师、数据产品经理等职位,从事商务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并依据数据做出商务研究、评估和预测等工作。

8、软件工程(服装智能化设计)

(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新兴战略产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与服装工程基础及应用知识,遵守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具备服装数字化设计及智能制造领域软件开发能力、软件开发实践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能力,从事服装数字化设计、服装智能制造、服装工业软件设计及开发、技术研究、项目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深化扩展新工科建设,围绕服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对行业人才的需求,实施“软件工程+服装”人才培养,建设智能化教学设施,实施双师教学(软件工程+服装工程)、校企共同创新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培育服装数智化人才。目前学院拥有服装智能制造平台、时尚智慧工场、智能穿戴实验等10多个实验、实训室,交叉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师资团队中8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55%以上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任职于服装及相关产业领域,从事服装数字化设计、服装智能生产制造、服装工业软件开发和应用、服装产品研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项目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关闭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河南工程学院工业软件学院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桐柏路6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7718909 EMAIL:hongluck0@163.com

  • 扫描关注学院最新动态